登入會員享
不定期專屬優惠
立即登入
裝飾性圖片 嬰兒翻身引導

嬰兒幾個月會翻身?寶寶翻不回來怎麼辦?
4大前兆出現,家長就要注意!

分隔線

看著寶寶成長,家長最常關心的就是「嬰兒幾個月會翻身?」其實,從寶寶頻繁扭動、抬頭、用手撐地等嬰兒翻身前兆,就能觀察到他們正邁向自主探索。但若是遇到嬰兒翻身翻不回來,或寶寶卡在一側時,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這是寶寶學習翻身中的正常現象。想知道父母該如何協助並引導寶寶正確翻身?那就讓本文帶你掌握發展重點,安心陪伴寶寶的每步成長。

嬰兒幾個月會翻身?影響因素有哪些?

分隔線

每個寶寶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節奏,但一般來說,「嬰兒翻身」大多會出現在4~6個月大之間。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時間點,有些寶寶可能3個月就開始翻身,另一些則到7個月才學會,這也都實屬正常範圍。建議父母要耐心陪伴寶寶,並給予適當鼓勵與安全空間,這樣就能讓寶寶在自己的節奏中學會翻身,快樂地探索新世界。


  • 👉嬰兒翻身的黃金期

    根據《嬰兒發展階段怎麼看?0~12個月寶寶發展指標+檢核表,新手父母必知道!》一文指出,大約4個月大的嬰兒就會開始嘗試翻身。然而,寶寶翻身並非一蹴可幾的動作,而是需要循序漸進、反覆練習的學習過程。當寶寶開始想學會翻身時,會有哪些「蛛絲馬跡」可以讓父母先行警惕?其實,只要清楚了解嬰兒翻身的時程表,就能讓父母對於寶寶的發展有個合理的期待。


  • 👉影響寶寶翻身時間不同的因素

    內在因素 外在因素
    肌力發展 寶寶頸部、背部、腹部及腿部肌力是完成翻身的關鍵,肌肉力量成長是達成翻身動作的基礎;需有足夠頸部與軀幹力量協調扭轉身體 活動練習 寬敞、安全的活動空間與足夠的「Tummy Time」有助於寶寶翻身學習;受限空間,會影響動作發展
    活動量 活動力強、好奇心旺盛的寶寶,會較早學會翻身;較文靜或謹慎的寶寶,可能需要更多鼓勵與引導 衣物穿著 穿著過厚、過緊或不合身的衣物會限制肢體靈活度,增加翻身難度,衣物應寬鬆合身以利活動
    體重 體重較重的寶寶,可能翻身速度較慢,但主要關鍵仍在肌力是否足夠支撐體重並完成動作 營養狀況 均衡營養有助寶寶骨骼與肌肉健康,為學習翻身等大動作發展,提供生理基礎
  • ⚠️家長應平常心看待,無需過度擔心與比較

    家長在面對寶寶翻身發展時,應以平常心看待,不必過度擔心或與其他寶寶比較。每個孩子的發展節奏都不相同,建議父母要耐心陪伴,尊重寶寶的學習步調,避免因過度比較而產生焦慮。事實上,強迫寶寶練習或急於求成,不僅無助於翻身進度,還可能讓寶寶產生壓力,進而影響日後嘗試新動作的意願。


    但家長也不能完全忽視發展狀況,若根據嬰兒發展檢核表對照,發現寶寶6個月後仍完全沒有翻身跡象(如:連側躺都不會),或出現只偏好單側翻身、無法抬頭或跟隨物體等發展遲緩的情形,建議要儘早尋求專業協助。


嬰兒翻身前兆有哪些?4大關鍵動作,父母必知!

分隔線

當寶寶進入翻身發展階段時,會出現幾個明顯的「嬰兒翻身前兆」,父母們只要觀察以下這些寶寶即將翻身的前兆,或許下一個瞬間,就能見證寶寶成功翻身的驚喜那一刻!


  • 1. 喜歡側躺|姿勢改變

    當寶寶從原本穩穩仰躺,開始喜歡「側身」這個動作,這是最常見也最明顯的嬰兒翻身前兆之一。無論寶寶是清醒還是熟睡時,家長會發現寶寶越來越常把身體轉向左側或右側,有時甚至長時間維持側躺。而這種姿勢的改變,正代表著寶寶主動調整身體重心,替之後探索新動作開始做準備。


  • 2. 躺著或趴著時會抬頭|頭部有力

    無論寶寶是仰躺還是趴著時,只要能夠穩定地抬頭並左右轉動,這就表示著頸部和上背部的肌力正在進步,也是嬰兒翻身的重要前兆。當嬰兒抬頭變得穩固有力,不僅能讓寶寶主動觀察環境,也替後續自主翻身打下基礎。父母們可利用玩具在寶寶視線高處引導,觀察寶寶是否能自主抬頭並追視。這些引導的動作顯示寶寶核心肌群發展良好,已經準備好進一步嘗試翻身囉!


  • 3. 躺著時會抬腳、踢腿|肢體探索與下盤力量

    當寶寶仰躺時,經常會抬腳、踢腿或在空中揮動小腿,這正是嬰兒準備翻身的重要前兆。透過這些不斷的蹬踢和揮動,寶寶能有效地鍛鍊腿部與腹部的肌力,並同時提升下半身的協調性。這些動作不僅展現寶寶探索身體的好奇心外,也為日後順利翻身打下穩固的基礎。當父母看到寶寶踢腿玩耍,其實這些動作都是寶寶在訓練肌肉,為下一階段的成長做好準備。


  • 4. 會伸手抓玩具/雙手互握|上肢協調與意圖

    隨著嬰兒視力與手部控制力進步,寶寶會開始主動伸手抓玩具,或把雙手放在胸前互握、玩弄手指。這些動作都展現出寶寶強烈的探索心,也是在練習手眼協調和上半身的力量。當寶寶努力伸手抓取玩具時,身體的重心也會跟著改變,有時甚至會無意間帶動身體轉動,成為練習翻身的重要契機,同時也象徵著寶寶已經準備好迎接翻身新技能。


嬰兒翻身卡關,翻不回來怎麼辦?

分隔線

當寶寶翻身後卡在一側、無法自行翻回來時,出現著急哭鬧的情形,家長難免也會緊張。但這其實是正常的學習過程,寶寶剛開始練習翻身時,肌力和協調度還不夠成熟,就很容易出現「翻過去卻翻不回來」的情形。


  • 寶寶為什麼會翻不回來?

    對許多寶寶來說,雖然已經會從仰躺翻到趴姿,但要從趴姿再翻回仰躺,則需要不同的肌肉群協作,與更細緻的重心轉移能力。故當寶寶肢體協調尚未成熟時,寶寶翻回來時常常會因小手被卡住而無法順利完成動作,還沒學會怎麼把手臂從身體下方移開,都是正常的表現。


    另外,對小嬰兒來說「翻身」是個大工程,大多時候寶寶翻過去後就已經耗盡體力,暫時沒有力氣再翻回來;或是寶寶對新姿勢感到不習慣或被嚇到,進而不敢翻身回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寶寶會在半夜睡夢中「無意識地練習」翻身。但因翻身技巧尚未純熟,睡眼惺忪時更容易翻不回來。而這也是所謂的「4個月睡眠倒退期」,可能會發生的原因之一。


  • 父母如何溫柔且有效地協助?

    當寶寶翻身卡住時,家長可以用溫柔且有效的方式協助,讓寶寶學習過程更順利。建議先觀察翻身狀況,並給寶寶一些時間自行嘗試。有時只要一點耐心,寶寶就能自己解決問題;但若寶寶持續哭鬧或明顯受困時,父母就應該要趕快協助寶寶翻身的動作。


    建議父母協助時動作要輕柔,幫忙把寶寶卡在身體下方的小手拉出來,或輕推肩膀和臀部,以幫助順利轉回來。同時,別忘了在過程中給寶寶溫暖的擁抱和鼓勵,多用微笑、親切語言肯定寶寶的努力,這會增加他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若寶寶夜間睡夢中練習翻身卡住,則可以採用以下的安撫技巧:

    • 堅持安全的睡眠環境:建議寶寶入睡時仍以「仰睡」為主,並確保嬰兒床內保持淨空,避免枕頭、棉被、玩偶等物品遮住口鼻,降低窒息風險。白天可在地墊等安全空間讓寶寶多練習翻身,夜晚則要落實安全睡眠原則。
    • 成長型包巾的過渡使用:當寶寶開始有翻身動作時,不應再用傳統包巾將雙手包緊。可考慮改用袖子可拆的成長型包巾,讓寶寶逐漸適應雙手自由,確保翻身時活動更安全。

寶寶翻身如何引導?注意事項有哪些?

分隔線

想要引導寶寶翻身,關鍵就在於「創造動機」和「適時輔助」之間的巧妙平衡。過度依賴輔助,可是會剝奪寶寶自我摸索和學習的機會;而完全不給予任何引導,有些寶寶則可能因為抓不到翻身的訣竅而感到挫敗,甚至放棄嘗試。


  • 正確引導寶寶學習翻身方法


    主題 方法 重點說明
    創造練習環境 玩具的魔力 準備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放在寶寶身體側邊稍遠處,吸引寶寶轉頭、伸手、進而帶動翻身
    家長聲音與互動 用溫柔的呼喚、鼓勵語氣、誇張表情和眼神交流,引導寶寶轉向並激發翻身意願
    舒適安全的練習場地 在地板鋪設適中厚度的安全地墊,讓寶寶在寬敞空間中安全練習翻身
    強化核心肌群 Tummy Time 訓練頸部、肩部、背部、手臂肌力,打下大動作發展基礎
    循序漸進、重視品質 對抗拒的寶寶可「少量多餐」練習,重點在於寶寶願意投入、覺得有趣
    輔助練習 側躺開始練習 家長可輕推寶寶側躺,再引導寶寶自己回到仰躺,反覆練習增進動作記憶
    協助上半身/下半身轉動 5~7個月寶寶可協助轉動下半身促進上半身跟隨,4~5個月寶寶可在玩具吸引下協助手和身體翻轉
    肩部與腳輕推法 針對仰躺翻側躺,可輕推肩部或帶動腳跨向對側;針對趴姿翻回仰躺,則可協助肩部移動重心
    毛巾/毯子輔助法 家長輕推骨盆和肩膀協助翻身,或將寶寶放在毯子上拉起一端讓寶寶自主翻轉
  • 寶寶翻身注意事項


    安全重點 具體建議 注意事項
    環境安全 嚴防跌落 勿將寶寶單獨留在床邊、沙發、尿布台等高處,翻身練習應在平坦安全的地墊上進行
    選用軟硬適中的床墊/地墊 避免太軟陷落或太硬造成碰撞、壓迫口鼻
    日常照護 尿布包妥 確保尿布合身、吸水性好並正確穿戴,避免活動時鬆脫、側漏或濕疹
    衣物輕便舒適 選輕薄柔軟、透氣服飾,避免過緊、過厚或有配件以防勒痕、纏繞
    睡眠安全 維持仰睡姿勢 即使寶寶已會翻身,1歲前仍建議以仰睡入睡,以減少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床墊需堅實平整 應以緊密床單包覆床墊,並確保床內不放置枕頭、棉被、毯子、玩偶或床圍,以避免窒息風險
    練習時機 避免飯後立刻練習 餵奶後應先拍嗝並休息,約1小時後再進行翻身練習,避免溢奶或吐奶
    家長全程陪同 每次練習翻身或在成人床等有高度的地方時,家長務必全程看顧。遇有突發狀況時能即時應對

    嬰兒翻身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不僅展現了肢體協調與肌力的進步,也讓家長見證寶寶自主探索世界的每一步。無論是觀察嬰兒翻身前兆、關心嬰兒翻身幾個月會發生,還是遇到嬰兒翻身翻不回來時的擔憂,只要給予寶寶安全的練習空間、適時的協助與耐心的陪伴,就能讓寶寶更順利地完成每一次翻身。想了解更多育兒照護資訊,歡迎到寶寶成長情報獲得最貼心、專業的育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