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享
不定期專屬優惠
立即登入
裝飾性圖片 嬰兒發展階段指標

嬰兒發展階段怎麼看?
0~12個月寶寶發展指標+檢核表,新手父母必知道!

分隔線

寶寶成長的每一步,對爸媽來說都是大事!但你是不是常常擔心:嬰兒發展階段到底怎麼看?別再疑惑,其實只要善用嬰兒發展檢核表,就能清楚掌握0~12個月寶寶的成長進度,像是翻身、坐起、牙牙學語等里程碑都有相對指標可供參考。再搭配簡單好記的嬰兒發展口訣,爸媽們就能更輕鬆追蹤寶寶是否跟得上成長步伐!

嬰兒發展階段怎麼看?4大指標要知道!

分隔線

其實觀察寶寶的變化並不難,只要抓住幾個關鍵重點就好。無論是翻身、坐起、爬行還是開口說話,都有清楚的嬰兒發展指標可以參考。若再搭配上嬰兒發展檢核表,即可輕鬆追蹤寶寶進度。可以從以下4個嬰兒發展核心指標入手,加上簡單的嬰兒發展口訣,讓爸媽輕鬆掌握寶寶每個階段的重要發展,不再焦慮!


  • 1. 粗大動作發展

    所謂的「粗大動作」,就是指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用到「大肌肉」的活動,像是:抬頭、翻身、坐起來、爬行、站立到走路。這些動作不只是單純的動來動去,而是寶寶肌肉變強、平衡感變好,還有手腳協調能力進步的最好證明。

  • 2. 精細動作發展

    所謂的「精細動作」,就是指小寶寶用小肌肉群(像是:手部、手指)做出比較細緻、準確的動作。舉例來說,寶寶會拍打吊掛的玩具、伸手抓東西、雙手互握,甚至之後慢慢學會用小手指捏起東西、自己拿湯匙吃飯、拉拉鍊,這些都算是精細動作。

  • 3. 語言及認知發展

    這部分主要是指寶寶「聽得懂」別人說的話,還有學會自己表達需求的能力,同時也包含寶寶的思考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甚至解決問題的能力。舉例來說,寶寶會對聲音有反應、能分辨誰在跟他講話,還會慢慢學會發出咕咕聲、牙牙學語。

  • 4. 社交與情感發展

    這部分主要是在說寶寶的「情緒和社交發展」,像是他們怎麼跟爸媽建立親密感、怎麼跟別人互動,還有開始認識自己的過程。舉個例子,寶寶會跟爸媽有眼神交流、對你笑、模仿大人的表情或動作,慢慢也會看得出別人是開心還是生氣,甚至開始對陌生人表現出害羞或緊張的反應。這些看似小小的舉動,其實都是在幫助寶寶學習怎麼跟人建立關係。

0~12個月嬰兒發展階段重點,口訣記得很重要!

分隔線

為了幫助新手爸媽更容易記住寶寶各階段的發展重點,臺灣廣為流傳一個超實用的嬰兒發展口訣:


1睡、2哭、3抬頭、4翻、5牙、6食輔、7坐、8爬、9扶站、10斷夜奶、11叫、12走路笑

這句口訣用簡單的語句,把寶寶第一年裡的重要里程碑統整起來,像是:抬頭、翻身、坐、爬、站、走等粗大動作,還有長牙、開始吃副食品、斷夜奶這些生活照護的轉變,甚至還包含了像哭、開口叫等語言和社交的初步發展,彷彿一張寶寶成長的「小地圖」,讓爸媽一看就有概念。


提醒一下,此口訣主要聚焦於明顯的大動作發展,像是精細動作、認知發展、社交互動這些比較細膩的部分,它就比較沒有涵蓋到。像是:寶寶何時學會用拇指與食指捏物,或何時開始理解物體恆存的概念,或是對陌生人開始感到害羞、焦慮,這些細節還是要參考更完整的月齡發展表,才能真正掌握寶寶的整體發展。

0~12個月嬰兒發展指標

分隔線
年齡階段 粗大動作 精細動作 語言及認知 社交與情感
0~1個月 俯臥時頭部可稍微抬起,四肢多屈曲 抓握反射強,手掌常緊握 對聲音有反應(驚嚇或眨眼),視線短暫停留於人臉或明亮物體 主要透過哭聲表達需求,喜歡被擁抱和包裹
1~3個月 俯臥時可抬頭至45度(3個月),頭部晃動減少 手掌逐漸張開,會注視自己的手,嘗試揮打物品 發「啊」、「嗚」等咕咕聲,眼神能追隨物體移動 出現社會性微笑(2~3個月),對逗弄有反應
4~6個月 會翻身(俯臥轉仰臥,或反之),俯臥時能用手臂撐起胸膛,可靠著坐 能主動伸手抓物,並會將物品拿入口中探索 開始發出更多元聲音(如:噗噗聲),對自己的名字可能有反應 喜歡與人互動,能辨識主要照顧者,對鏡中影像感興趣
7~9個月 能獨立坐穩,開始爬行(匍匐或手膝爬),能扶著家具站立。 能將物品由一手換到另一手,開始出現用拇指和食指捏物的動作 開始理解簡單指令(如:「不可以」),會模仿聲音,發出「ㄇㄚ、ㄅㄚ」等音節 可能出現分離焦慮和陌生人焦慮,喜歡玩躲貓貓等互動遊戲
10~12個月 能扶著家具走幾步(螃蟹走),或獨立站立片刻,甚至走幾步 能用拇指和食指準確捏起小東西,會把東西放入容器再取出,嘗試自己拿湯匙 能有意義地叫「爸爸」、「媽媽」,理解更多詞彙和指令,會揮手表示「再見」 喜歡模仿大人動作,能配合穿衣,對讚美有反應,展現幽默感

嬰兒發展檢核表沒過怎麼辦?

分隔線

看著寶寶一天天成長,習得新的技能,無疑是令人興奮的事。父母可以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的嬰兒發展檢核表對照,以確認寶寶是否有「落後」的現象發生。


尋求專業協助地點

當父母透過日常觀察、使用發展檢核表,或注意到上述警訊,對寶寶的發展狀況產生持續性的擔憂時,就應該考慮尋求專業協助。建議求助對象與管道如下:

  • 兒科醫師:就診專業諮詢,讓父母好安心。或透過例行性的兒童健康檢查,也是提出疑慮的好時機。
  • 醫院小兒科/兒童發展門診:若初步諮詢後仍有疑慮,兒科醫師可能會建議轉介至設有兒童發展評估服務的醫院進行更詳細的檢查。
  • 各縣市政府衛生局或社會局處:若經評估確認有發展遲緩的狀況,這些單位可以提供相關的通報、轉介及福利資源訊息。
  •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這些中心通常由不同專業領域的團隊(如:小兒神經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等)組成,能為寶寶提供全面性的發展評估。
  •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 具健保身分之6~10個月、10個月~1歲6個月、1歲6個月~2 歲、2~3歲、3~5歲、5~未滿7歲兒童,各補助1次篩檢服務,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

滿意寶寶關心每位嬰兒發展階段,透過嬰兒發展檢核表定期追蹤寶寶的成長,並善用簡單的嬰兒發展口訣,就能讓父母輕鬆記住每個關鍵時期的變化。雖然每位寶寶的成長速度略有不同,但掌握基本嬰兒發展指標,就能幫助家長儘早察覺異常,適時尋求專業協助,給孩子最安心的成長環境喔!


本網站使用您的Cookies優化網站及您的使用經驗。繼續瀏覽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公司個資保護政策。